7月14日,C919102架机顺利转场东营,开始本阶段的试验试飞任务。路过“接机”队伍的潘天奇来不及看一眼飞机就急忙跑回机库:“飞机来了,各项任务的序幕正式拉开,信息化保障可不能掉链子”。前一天接到临时任务、晚上才刚到东营的小潘,便利用夜间的设备“空闲”时间,处理了十几台电脑进不了域、视频设备调试、网络配置等五花八门的问题。排查、定位、试验、解决,一步一步来、一件一件做,靠前对接、主动承担,“成熟稳重”这个有着“年龄感”的词语,竟迅速成为这个95后小伙的标签。
“我所面对的信息化问题背后都是不容差池的型号任务”,潘天奇坦言,“因为更高的标准要求,我将压力转化为了新的动力”。担负着新使命、怀揣满满能量的潘天奇,在东营保障的短短20天里,除了日常桌面运维外,还啃下了在东营宾馆搭建内网环境的“硬骨头”,满足了外场试验队成员在距离机库30公里外的住处也能随时处理型号紧急任务的需求。按以往的处理方式,在宾馆内搭建“内网专线+工作站”模式即可解决问题,但外场需求即时性强、安全性高,还要考虑移动办公的便利性,传统模式很快“败下阵来”。潘天奇充分发挥信息化用户支撑专业素养,充分了解办公环境现状、深入开展需求分析,撰写需求报告并积极与各方沟通对接,最终以“VPN+云桌面”的新模式代替旧方法,利用外网笔记本连接内网服务器,在东营宾馆的固定范围中搭建内网环境,进一步“延伸”办公地点,提高效率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“VPN+云桌面”相较于传统模式,节约成本近30万元,“勤俭研制大飞机”理念在东营外场的信息化保障中更进一步落实落细。
目前,潘天奇已结束了在东营外场的支撑保障工作回归原岗位:“这次去的时间不算长,但着实成长了很多,开拓了眼界更提升了本领。今后还是一样,只要飞机需要我,我都在!”信息化专业也许并非型号研制一线、火线,但信息化人却时刻以专业的素养、满满的热忱、“快严暖”的作风,积极融入型号、服务型号、保障型号,只为初心、为使命,为大飞机遨游蓝天汇聚智慧和力量。
潘天奇(左一)
党群工作部 信息化中心/文图